潛在課程理論與實務分享這是宜慧老師在4/29下午的週三進修的簡報,林老師並把在大學對潛在課程的研究資料與心得分享潛在課程理論與實務分享林宜慧一、潛在課程在課程結構中的定位學校課程=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黃政傑,民79) 二、潛在課程的意義簡單的說,潛在課程是官方課程之外,學生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這些東西除了認知領域,更包含情意領域 。潛在課程學習的結果大都是情意領域的,比如:態度、價值觀、人生觀等等 。潛在課程的影響常非教師的意圖,而學生常是不知不覺的,而這種影響特別深刻且久遠。 三、潛在課程的研究研究潛在課程,大致從三個環境下手(一)物質環境(二)社會環境(三)認知環境 以下就從這三種環境來說明其所產生的潛在課程 物質環境物質環境的教育效果稱為「境教」,指的是校園的規劃,校舍的設計及教室的安排等等 (一)校園規劃:  牛津及劍橋是兩所世界知名的學府,兩所大學都有小河貫穿其間,特別是劍橋大學。學校建築物古色古香,即使新蓋的建築物,其顏色也是一致的,每個學院,碧草如茵,看起來十分舒適。建築物的旁邊植有美麗的花卉,四季開花爭豔。這兩所大學培養了無數的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徜徉其間,會有很深的感受。有人說,在牛津和劍橋住上幾年,既使沒有得到博士學位,氣質也會變得高雅許多。物質環境(二)校舍設計 我們的價值觀念,孕育了教室,孕育了校園規劃,這些教室和校園,孕育了成千上萬我們學生的價值觀念。他說:「我們創造了教室,教室創造了我們的學生。」於是我們價值觀念就間接的影響了學生。校園的規劃不僅是重視美觀而已,達到美育的功能而已,事實上它有潛在課程的價值存在,具有陶冶的作用 物質環境(三)教室安排 教室桌椅的編排也透露潛在課程的訊息。  不同的座位編排有其不同的教育信念。  例:拱型→社會優越性,灌輸學生紀律、階層 關係,及對權力和威權的尊敬。  圓形→小組討論,師生處於平等狀態,變得民主。  物質環境教室編排的潛在影響  1、對於師生關係觀念的改變 :  教室建築設計課桌椅的編排改成圓形,老師坐在其中一個位置,與學 生平起平坐,師生的對話也就是從單向的溝通,變成雙向的 溝通及多向的溝通。而且師生的地位變成很民主,兩者之間 是一種「對話」,而非「教訓」。於是教室布置的改變,就 把師生關係也轉變了。  2 學生學習觀念的改變 是圓形的,開放式的,那你就會發現,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非學習的局外人。老師要協助學生學習,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 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指的是學校的制度、措施及儀式等 (一) Jackson課堂中的生活 1、學生多、校地小、資源少的潛在影響→耐心、忍耐、慾 望放棄  2、評價(ex.學生考試、打操行分數)→因不時都在受評價因 此學生就學會趨獎,往可能受到獎賞的一方追求;或是逃  避,盡量避免受到處罰。把不好的藏起來,把好的表露出  來 。  3、權力→老師權力大,培養「聽話」的學生,學生會學 會小小的「欺騙」以得到好處。 社會環境(二)Eisner教育的想像1.服從行為的培養  學校有很多措施希望學生「聽話」,希望學生有「服從行為」。  潛在影響:  老師的一切行為態度,一切措施,都會培養學生聽話的,學校是培養聽話的地方,不鼓勵批判思考和創造力。由於如此,所以畢業後,投入社會,在機關、學校、公司服務,就試探老闆的好惡,不敢作主,凡事固步自封,一點創意也沒有。 社會環境2.「競爭的措施」 競爭在學習上是很重要的,有比賽,有競爭,才能使學生盡力而為、全力以赴。學校制訂了很多比賽的項目有各種比賽的方式,因為這樣潛力才能發揮。 潛在影響:培養一些勾心鬥角、斤斤計較,必須將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心態。如果在一個班級上,也會使班級的氣氛不良,同學之間互相的計較,有心的去排擠別人,使自己成功,這種競爭就成為負面作用了。 社會環境3.獎賞的應用 對於表現好的,達到教師期望的,或教師希望藉著鼓勵的方式改變學生行為的,都可以應用獎賞的方式。 選擇獎品是種學問;獎賞是一種外部增強,不是內在增強。因此,一旦不再繼續提供獎賞,學生的行為可能故態復萌。 咖啡機學生的輔導、學生的指導,絕對不是一種有公式可循的技術,那還是一種藝術,應用之妙要看老師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毫無公式可循的。 社會環境4.作息時間表 產生兩個潛在的影響,一是「非遵守時間不可」,二是「認知的彈性」 在音樂教室中,上課學習一首歌,因為下課鐘聲響了,可是仍有一段沒教唱完,也必須下課,因為別的班級準備進教室上課 會不會產生認知學習的障礙呢? 不會!因為有「認知的彈性」,沒上完的,下節再上,下週再上,照樣可以接上去 社會環境課程表不僅是規定何時上何種科目,而且它對於學生有更深層的意義。 上午大多排需要時數較多的主科,下午大多排時數較少升學不考的科目→學生和家長重視主科,連帶的也就重視並尊敬擔任這些科目的教師。 社會環境5.儀式的潛在影響儀式指的是學校舉行的週會、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及升(降)旗典禮等等 種儀式都有設計的目的,以升旗典禮為例,台灣學校實施升旗典禮數十年,官方的目的當然在培養愛國情操 。是否有達到培養愛國情操的目的? 但確定的是或許學生曬曬太陽,有身體比較健康一些。官方最不想要的升旗結果,應該是令學生討厭了升旗,如果這是事實,則這也是升旗典禮所產生的負面潛在課程。 認知環境大致分為以下三項來說明(一)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二)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三)教學方法對學生潛在的間接影響 認知環境(一)師生在課堂中互動的影響例(1)&例(2)實務研究老師的期望、鼓勵,並不在任何科目的單元當中,但學生體會了之後,效果就呈現了,這就是認知的提升,潛在的影響 認知環境(二)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常識的觀點認為學校的知識是價值中立的,但是這種想法是過於樂觀的。學者認為教科書裡隱藏著性別主義、種族主義、階級主義,以及政治及宗教的意識型態。 1.教科書有性別上的差別待遇,他們以二年級的課本上有一課「爸爸早起看書報」、「媽媽早起忙打掃」為例,認為經此長期的社會化之後,會造成一些男尊女卑刻板的不良影響。 認知環境2.透過教科書,灌輸小學生,現在的社會是公平的,是和諧的,但其實社會隱藏了很多的衝突和不公平。 3.每個國家都想增進國家的自尊,他並且意識到,不藉偏見的歷史,無冷凍冷藏冰箱法達到其目的。心智上毫無防衛能力的兒童,被學校教以曲解的、偏見的歷史觀念。 4.如果教科書被有心人或既得利益的團體應用,重新製造現存社會性別、種族、貧富的不平等,那真是太可怕了。認知環境(三)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教師透過教學方法傳授知識,但是沒想到,我們的教學過程已經影響了其他非知識的部分,那就是「情意」的層面。例如「小組討論法」,小組討論是以小團體的方式,互相激發思考,交換經驗,以得到認知的教育目標。但是可能產生「尊重對方人格」、「服從多數人的決定」……這些民主的態度,這就是認知以外的情意、態度表現。結語─潛在課程的特徵(一)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例如鐘聲響了,直接的告訴我們是上課或下課。可是間接的我們學到了遵守時間的原則。又如老師教我: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這是直接的,但他那一份教學的熱忱和態度,使我想要認同他,這並不是他「教」的範圍。而是間接的影響了我,希望以後也能像他一樣當老師。結語─潛在課程的特徵(二)常是情意的,而較少認知的美國教育家Bloom把學習的目標分作三大類:認知、技能、情意。潛在課程的影響就在情意方面。你的人格、態度,較易受到潛在課程的影響。例如「愛國情操油然而生」、「認同老師而終身從事教育工作」,這都是情意的。結語─潛在課程的特徵(三)只是一種可能性,不是絕對性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僅有可能性,而非必然的。升旗典禮這類儀式的設計和培養愛國情操之間,僅有一種「可能」,但也可能會讓學生「討厭」這個儀式。潛在課程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可能這樣,也可能那樣,而沒有絕對的,必然的後果。結語─潛在課程的特徵(四)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例如比賽或競爭的措施,在正面的,學會了學生個人發揮潛力、團隊精神;在負面的,則學習奉承,勾心鬥角或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五)比明顯課程的影響更為深遠 比如小學時,教師所教的知識,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在價值觀、人生觀的影響上,卻常是終生的,不但深刻,而且久遠。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鼎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d71sdzj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